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根管治疗器械分离的临床管理
    王祥柱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3): 153-1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3.001
    摘要 (861) HTML (243) PDF (14624 KB) (675)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困扰口腔医生的临床难题。本文就根管治疗器械分离发生的原因、处理决策、临床处置流程、常用取出技术要点和处理后的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以期探讨根管治疗器械分离的合理处置方案,探索器械分离取出操作规范,提高患牙保留率与治疗成功率。

  • 2.
    根管封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刘红艳, 韦曦, 凌均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2): 69-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2.001
    摘要 (798) HTML (188) PDF (1266 KB) (596)

    根管治疗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其中根管封药是感染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将根管消毒药物充填于根管内,起到抑菌、促进修复和防止再感染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于根管封药的氢氧化钙、氯己定及抗生素制剂难以达到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理想预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以抗菌肽、纳米颗粒为代表的新型抗菌药物的发展。本文对目前临床根管封药的常用药物及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讨论根管药物消毒的发展趋势。

  • 3.
    阻生牙拔除的为与不为
    曹钰彬, 潘剑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389-39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6.003
    摘要 (170) HTML (25) PDF (1234 KB) (107)

    随着牙及牙槽外科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的阻生牙在技术上都可以拔除。然而,近年来牙及牙槽外科的许多从业者对于阻生牙拔除呈现出一种激进与狂热的趋势——似乎所有阻生牙都应该拔除,牙及牙槽外科医师的能力就体现在阻生牙的难度上。阻生牙拔除的指征,尤其是预防性拔除的指征,往往被忽略。本文将回顾近年来阻生牙拔除指征相关的证据,从邻牙健康、口颌系统的健康、阻生牙保留的价值和种植治疗需求的转变等方面,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谈一谈阻生牙拔除的"为与不为",以期为牙及牙槽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 4.
    从微创到功能:牙槽外科的必由之路
    王竟楠, 赵吉宏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381-38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6.001
    摘要 (134) HTML (33) PDF (1411 KB) (97)

    近年来牙槽外科专业在临床技术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微创化手术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微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然而,部分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于微创,却忽略了功能。笔者认为"微创"只是牙槽外科的起点,"功能"才是牙槽外科的终极目标,功能性牙槽外科势在必行。本文从牙槽骨功能的保存和恢复、牙齿功能的保存和恢复、智齿功能的合理化管理、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恢复等4个方面探索功能性牙槽外科的内涵及临床意义,以期引起广大牙槽外科工作者的关注、交流和共鸣。

  • 5.
    牙周炎与系统性疾病之间关系的应用思考:2022年EFP和WONCA欧洲分部联合研讨会共识报告的解读及启示
    李琛, 张惟佳, 潘亚萍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322-32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5.002
    摘要 (91) HTML (54) PDF (1020 KB) (94)

    基于2017年及2019年研讨会内容,2022年第三次欧洲牙周病联合会(EFP)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欧洲分部联合研讨会探讨并总结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口腔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影响,以及口腔医生和家庭医生在管理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本次研讨会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多学科医生合作诊疗的启示。

  • 6.
    腭裂修复术的理论发展与技术改良:Sommerlad-Furlow改良腭裂整复技术
    杜美君, 曾妮, 石冰, 黄汉尧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5-1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4.01.002
    摘要 (86) HTML (13) PDF (2381 KB) (76)

    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颌面部畸形之一,通常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和社会心理功能。腭裂修复的目标是重建患者腭部结构、恢复患者语音功能。本文旨在回顾腭裂手术治疗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腭裂修复的两大目标、现代腭裂修复的目标、腭裂修复新目标的实现方法及腭裂修复的未来发展等4个方面进行讨论。

  • 7.
    年轻恒牙脱位性损伤的诊疗进展
    何毅, 余东升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400-40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6.005
    摘要 (88) HTML (33) PDF (1143 KB) (71)

    外伤性年轻恒牙脱位性损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造成年轻恒牙脱位性损伤的因素繁多,类型复杂,甚至易发生牙全脱位性损伤,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牙颌面发育与心理健康,危害较大。急性诊疗过程中及时正确地诊断、制定治疗计划、随访和记录对脱位性外伤牙的预后十分关键。本文重点参考2020年国际牙外伤学会制定的最新准则(IADT指南),对年轻恒牙脱位性损伤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预后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8.
    龋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钟佩芝, 杜宇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73-7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4.02.001
    摘要 (149) HTML (27) PDF (1145 KB) (61)

    随着新型口腔材料与数字化技术等的发展,龋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进步,加快了龋病诊治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械的临床验证,为龋病早期诊断、综合预防,以及功能与美学并重的微创诊疗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通过搜索文献,总结了目前可用于检测和诊断龋病的各项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和参照。

  • 9.
    三级淋巴结构在口腔癌中的特征及意义
    李晨曦, 谭小容, 魏巍, 李慕秋, 龚忠诚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315-32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5.001
    摘要 (120) HTML (29) PDF (1218 KB) (52)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出生后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的免疫细胞有组织的聚集体。TLS不存在于生理条件,而是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和癌症等慢性炎症环境下出现。在癌症进展情况下,TLS促进免疫细胞涌入癌症发生部位,因此作为提高患者抗癌免疫力和良好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但其形成的驱动因素,以及这些结构对肿瘤内免疫反应的贡献仍不完全清楚。笔者综述了TLS的生物学表现并概述了TLS在口腔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 10.
    聚焦高黏附力骨黏合剂,促进口腔硬组织修复
    李昊, 韦秀湘, 钟晓霞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4.01.001
    摘要 (73) HTML (26) PDF (1242 KB) (49)

    生物可降解骨黏合剂是目前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骨折固定和骨缺损治疗中已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较少。近期,有学者研发了一种黏附力优异、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骨再生的生物可降解超级骨黏合剂,在口腔骨组织黏附、牙体硬组织粘接和骨再生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本文评述其研究成果,并展望口腔骨黏合剂未来的研究方向。

  • 11.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原因、临床评估与预防
    吴家顺, 孙伟, 曾国忠, 申仪, 郑广森, 唐海阔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394-39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6.004
    摘要 (88) HTML (14) PDF (1337 KB) (48)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是造成下牙槽神经(IAN)损伤的主要原因,其导致的感觉麻木、感觉过敏和疼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后果,是临床上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将围绕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IAN损伤的临床病理表现与功能评估、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理解IAN损伤的原因和病理机制,指导IAN损伤评估和临床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 12.
    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李琳, 杨文, 王晓东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80-8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4.02.002
    摘要 (49) HTML (8) PDF (2960 KB) (44)

    近年来新型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已用于临床牙体修复和种植上部修复,主要包括高温聚合的树脂基质混合高比例分散的陶瓷填料(RBC)和聚合物渗透陶瓷网络(PICN)两大类,本文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美学效果及临床应用情况展开综述。结果显示,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介于复合树脂与陶瓷之间,略高于复合树脂但显著低于增强型玻璃陶瓷和氧化锆陶瓷。此类材料的优势在于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同时相比陶瓷材料具有更佳的抗疲劳性。但在机械强度和断裂韧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半透性不及增强型玻璃陶瓷,颜色稳定性介于复合树脂与陶瓷之间。临床疗效方面,目前主要用于嵌体、高嵌体和部分冠修复,并在短期的临床随访中表现出与陶瓷材料相似的存留率。PICN可能更适合用于种植体支持全冠修复。此类材料的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更多的证据支持。

  • 13.
    牙及牙槽外科:舒适治疗的先锋
    张伟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386-38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6.002
    摘要 (54) HTML (7) PDF (1115 KB) (44)

    牙及牙槽外科作为最经典的口腔学科,伴随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递进,在国内舒适化治疗开展伊始即以吸入和静脉镇静为切入点参与其中。舒适治疗作为诊疗理念是指:以现代医学的核心模式为基础,以技术结合人文关怀和心理舒缓为手段,努力达成使患者轻松、舒畅和愉悦地接受诊疗及康复全过程。舒适化治疗是为使患者能够达到舒适治疗目标的临床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行为管理技术、无痛注射技术、局部麻醉技术、镇痛技术、镇静技术、全身麻醉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牙及牙槽外科今后在舒适治疗领域应全流程引入舒适治疗理念;以围手术期为轴,采用各种无痛、局部麻醉和镇静技术,实施微创化手术,运用术后疼痛管理策略,注重术后康复以期达到患者舒缓放松地接受诊疗。同时亦应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工作风险,对符合人体工学的体位、心理状态疏解给予重视。使牙及牙槽外科在舒适治疗领域作为先锋学科,为口腔医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14.
    数字化序列导板技术用于"终末牙列"患者即刻种植即刻修复
    王勇, 彭玲燕, 赵一姣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4): 239-24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4.002
    摘要 (85) HTML (16) PDF (921 KB) (42)

    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为缺牙患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尤其是全口种植修复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咀嚼效率和美观。"终末牙列"患者可否真正做到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不再有全口缺牙的时间,成为医患共同的追求。本文针对"终末牙列"患者使用数字序列导板进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进行综述和述评,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15.
    牙槽外科相关舌神经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的应用
    岳志浩, 王晶, 闫子玉, 葛娜, 许向亮, 单小峰, 崔念晖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413-41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6.007
    摘要 (64) HTML (11) PDF (4957 KB) (39)

    舌神经损伤是牙槽外科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M3M)拔除术后,发病率约0.1% ~ 22%。由于临床检查及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部分重症患者在损伤发生早期未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导致舌神经永久性损伤,大大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逐渐用于神经损伤的检查中,多种新型磁共振成像序列对重度舌神经损伤均有很好的显像,使舌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可能。本文报道了1例拔牙所致舌神经损伤2周的患者,通过磁共振检查可见舌神经完全离断样损伤。随后进行了神经吻合术,术中观察到舌神经完全离断,证明磁共振影像与现实相符,术后随访显示舌神经功能逐步恢复。

  • 16.
    以拔牙窝萎缩性改变规律为基础的美学区即刻种植策略
    刘远翔, 陈卓凡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407-41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3.06.006
    摘要 (29) HTML (2) PDF (1314 KB) (33)

    牙拔除后拔牙窝会发生显著的生理性萎缩改变。在前牙美学区,唇颊侧骨弓轮廓塌陷会严重影响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为尽可能保存唇侧骨板,即刻种植有着严苛的适应证,绝大多数患者无法满足适应证要求。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拔牙窝唇颊侧骨板的萎缩性改变规律,并以此为生物学基础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对即刻种植的适应证拓宽、临床术式及所使用的骨替代材料进行评述。

  • 17.
    iRoot SP的特性及根管封闭剂超充的研究进展
    黎晶, 蒋宏伟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1): 56-6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19.01.011
    摘要 (449) HTML (7) PDF (900 KB) (31)

    根管治疗效果与根管封闭剂密切相关,而在充填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根管封闭剂超充填的情况。商品化的根管封闭剂种类众多,iRoot SP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闭性和抗菌性而逐渐被重视,其超充是否会影响患牙的预后也引起了关注。本文总结了iRoot SP理化及生物学性能,以及根管封闭剂超充填的研究进展,结合随访病例分析iRoot SP超充的预后情况。

  • 18.
    M2型巨噬细胞抑制放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赵路, 张哲儒, 贾骏麒, 宗春琳, 景莉, 郭凯, 田磊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4): 198-20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1.04.002
    摘要 (187) HTML (1) PDF (17620 KB) (31)
    目的

    研究M2型巨噬细胞对放射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分别培养SD大鼠来源的BMSC和由巨噬细胞极化而来的M2型巨噬细胞,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其表面标志物。首先建立BMSC体外细胞辐照模型,然后依据本模型将放射后的BMSC整体单纯随机抽样分为3组,每组3个孔进行研究:实验组1(3 μm组),放射后的BMSC+M2型巨噬细胞Transwell小室(3 μm)共培养;实验组2(8 μm组),放射后的BMSC+M2型巨噬细胞Transwell小室(8 μm)共培养;对照组(NC组),BMSC单纯放射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SC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含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Ⅲ型胶原(ColⅢ)、活性氧(ROS)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SD大鼠BMSC培养基中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 ng/mL培养6~9 d后可获得成熟的巨噬细胞;应用20 ng/mL白细胞介素4(IL-4)24 h后可诱导成熟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放射后的BMSC与M2型巨噬细胞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48 h后,BMSC中α-SMA表达量明显降低,且8 μm组的Transwell小室的效果(0.225 ± 0.018)要优于3 μm组的效果(0.564 ± 0.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8.71,P<0.001)。通过8 μm Transwell小室将放射后的BMSC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8 μm组BMSC中ColⅢ阳性百分比[(8.2 ± 0.5)%]明显低于NC组[(60.7 ±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6.47,P<0.001),且8 μm组中ROS阳性百分比[(9.3 ± 1.7)%]较NC组[(25.9 ± 1.6)%]亦显著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 = 12.4,P = 0.0002)。

    结论

    M2型巨噬细胞可以减少放射后的BMSC中α-SMA、ColⅢ的表达并减少ROS的生成,抑制放射后的BMSC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可能对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19.
    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进展
    陈晰娟, 夏娟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4): 203-20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2.04.001
    摘要 (301) HTML (2) PDF (1123 KB) (25)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PMD)范畴。药物治疗是目前OLP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多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OLP的治疗,但仍存在部分病例顽固难治、易复发,少数病例迁延恶变等现象。探索新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及医学设备的发展,生物制剂、光动力疗法及光生物调节疗法等新兴治疗方式逐渐被应用于OLP的临床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就近年OLP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20.
    益生菌防治牙周疾病及种植体周围疾病的研究进展
    杨舒婷, 唐兢, 叶畅畅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1): 55-5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22.01.009
    摘要 (126) HTML (1) PDF (680 KB) (23)

    益生菌参与调节宿主的各个微生态系统,具有治疗多种微生态失调相关疾病的潜在可能。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在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益生菌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潜能尚未被完全开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益生菌在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和种植体周围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效果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