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功能修复不同的是,前牙美容修复往往面对患者的高期望值,因此要求医生具有立体的美学知识,包括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及针对患者的个性分析,比如不同职业的要求、场景的设想等。 另外医、技、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也是修复成功的可靠保证。
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美学和生物学特性, 在前牙美学修复中有逐渐代替金属烤瓷修复体的趋势。 全瓷材料的种类包括长石质烤瓷、热压铸瓷(如IPS-Empress, E.Max)、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如In-Ceram)、CAD/CAM 可切削陶瓷(如Procera, Cercon, LAVA)等。通过比较各类陶瓷材料的颜色、透光性、强度等综合因素,目前前牙美学修复以热压铸瓷最为常用。 随着全瓷修复材料性能和工艺以及黏接系统的不断完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日趋理想。
目前用于修复前牙的全瓷修复体包括切角瓷嵌体/微型瓷贴面(Mini veneer)、瓷贴面(Laminate veneer)、全瓷冠(Jacket crown)、髓腔固位冠(Endocrown)、全瓷桥(All-ceramic bridge)等。 其中瓷贴面按牙体预备量的不同可分切角型(“mini”型)、唇面覆盖型(I型)、唇面切缘覆盖型(L型)和唇切邻面包绕型(U型,注:仅包绕近中或远中一个邻面者为改良U型)。全瓷修复体选择依据应包括患者的要求及患牙牙髓牙周状况、形态、颜色、排列、所在位置、咬合状况、价位等因素。 目前主要以瓷贴面与全瓷冠最为常用。
瓷贴面具有最大限度保存牙体组织的优点,由于黏接技术日趋成熟,瓷贴面复合体抗折性能已与天然牙接近。 瓷贴面的适应征包括颜色缺陷或异常、形状结构异常、轻度错位、前牙间隙修复等。但瓷贴面由于牙体预备量较少,因而对颜色过深的基牙改色、牙体形态和排列的大幅度调整空间有限。而全瓷冠由于牙体磨除量更大,除适用于遮盖颜色外,还可以调整牙体外形和矫正轻度的排列不齐;同时由于黏接面积更大因而对咬合力的承受能力更有优势。 因此对修复科医生如何把握两者的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
制订修复计划原则上优先考虑选择瓷贴面, 并且首选牙体预备量小的I 型或L 型瓷贴面,如果有牙间隙或邻面龋则考虑选择U 型(或改良U 型)瓷贴面,当牙冠过短估计黏接面积不足或侧向咬合力过大时才考虑选择全瓷冠。 因此尽管在修复前已对患牙的条件进行评估但有时还会在修复过程中加以调整和修改,修复计划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比如修复过程中牙体预备过程可以观察是否有邻面龋的存在,临时修复体戴用可用以咬合诊断,在达到患者期望的形态和排列条件下,观察临时贴面或临时冠正中、侧向及前伸咬合特征,判断最终修复体设计是否足以抵抗咬合力,以便决定是否改用备牙量更大的修复体以增大黏接面积,提供更大的黏接强度。
患者女,30 岁。主诉:上门牙磨耗显短要求修复。口腔检查:上颌中切牙切缘锯齿状磨耗;正中

基本正常,前伸

4 个切牙接触;牙色正常;排列正常;左右侧切牙近中邻面透黄,似有浅龋。 治疗计划:修复材料选择E.Max 全瓷;修复设计方案一:上颌中切牙瓷贴面修复。 方案二:中切牙全瓷冠(因前伸

作为前导牙咬合),侧切牙瓷贴面(因邻面龋)修复。 患者考虑优先选择方案一。向患者讲明修复过程中可能因邻面龋和咬合的问题改变修复计划。修复过程中最终修复方案调整为方案二,即中切牙为全瓷冠,侧切牙为改良U 型瓷贴面。 修复后咬合设计为正中

轻接触,前伸

中切牙为前导接触。